2020年3月20日,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《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指出,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,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、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。作為《意見》的配套文件,近日教育部印發(fā)的《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(試行)》,更重點針對勞動教育是什么、教什么、怎么教等問題,對學校提出了細化要求和專業(yè)指導。
站在新的歷史起點,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貫徹落實好勞動教育,需要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。
科學認識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新內涵
新時代的勞動教育,要讓學生在系統(tǒng)學習文化知識外,有目的、有計劃、有組織地參加日常生活、生產和服務性勞動,即在將教育與生產勞動作為兩個獨立系統(tǒng)的基礎之上,通過科學技術將二者有機結合,讓學生動手實踐、出力流汗,接受鍛煉、磨煉意志,培養(yǎng)具有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的時代新人。
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發(fā)展。首先,體現在價值觀方面。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根本特征在于人需要存在的理由,即價值感和意義感,而勞動正是使人獲得價值感和意義感的一種獨有的、自覺的對象性活動。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要引導學生懂得勞動最光榮、勞動最崇高、勞動最偉大、勞動最美麗的道理,形成勞動創(chuàng)造美好生活、勞動不分貴賤的積極勞動價值觀。其次,體現在內容觀方面。隨著新型勞動的不斷涌現,勞動教育內容必須主動擴容以涵蓋變化著的勞動現實,針對勞動新形態(tài),深化產教融合,改進勞動教育方式,樹立發(fā)展的內容觀。再其次,體現在消費觀方面。人們從生產走向消費,要求勞動教育關注基本的生產勞動外,更應關注作為消費的勞動。當前青少年普遍存在攀比與過度消費的現象,側面反映出消費教育在勞動教育中的缺失。最后,體現在閑暇觀方面。斯賓塞認為,在生產方式達到圓滿、勞動力得到最大化節(jié)約時,閑暇時間會大量增加且占據重要地位。隨著人們勞動時間的減少和閑暇時間的增多,身心合一的、主動的、創(chuàng)造性的勞動是使人從“沉重的肉身”和“橫流的欲望”的奴役狀態(tài)中解放出來的現實載體,勞動教育必須涵蓋正確的閑暇觀。
新時代勞動教育須以價值塑造為核心
勞動在人類的生存發(fā)展中具有基礎性、根本性的作用與價值。人作為一種現實的、肉體的自然存在物,必須通過勞動來滿足自身的生存需要。正如馬克思所說,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,以至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(chuàng)造了人本身。勞動教育的首要特征就是本質自然性,這就從根源上決定了勞動教育在人的全面發(fā)展過程中的重要價值,同時證明了勞動教育作為學科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,對新時代全面育人體系的建構是必不可少的。
馬克思把人看作身體與精神的統(tǒng)一體,只有既能從事體力勞動,又能從事腦力勞動的人,才是全面發(fā)展的人。生產勞動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,也是造就全面發(fā)展的人的重要途徑,與德、智、體、美等其他教育系統(tǒng)相結合,具有綜合育人性。從馬克思主義觀點可見,勞動是人類社會發(fā)展的根本動力,具有決定人存在和發(fā)展的本體性的意義和價值,勞動與教育相結合是造就全面發(fā)展的人的必由之路。通俗地說,勞動滿足個體生存的需要,也蘊含著人類克服困難、戰(zhàn)勝自然的主體力量。在勞動過程中,人的精神發(fā)展與勞動、勞動教育是緊密聯(lián)系在一起的。
勞動教育要與“德智體美”融合并進
新時代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,具有樹德、增智、強體、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。
行思結合實現以勞樹德
要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形成獨立自主、勤勞儉樸、艱苦奮斗的高貴品質,在參加勞動實踐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,形成樂觀向上的積極品質,讓學生體認勞動精神、錘煉品格和磨煉意志,使“勞動最光榮、勞動最崇高、勞動最偉大、勞動最美麗”的價值觀根植于心。
比如某小學利用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“勞動美德墻”,讓學生了解古往今來的偉大勞動者,激發(fā)對勞動的熱愛和對勞動者的尊敬,在“道德與法治”課中設置“為我們生活服務的人”等主題活動,借助學校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圍墻裝飾,介紹不同的勞動模范與時代先鋒,從而培養(yǎng)學生的勞動精神與情懷。要堅持以德樹人,促進學生以勞求“善”,讓學生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。
手腦并用實現以勞增智
人的勞動是由主觀意圖、思想認識和身體掌握工具進行的客觀活動組成的,是智力和體力的結合。實施勞動教育可以使學生深化理論知識,知行合一,促進學生智力發(fā)展,實現以勞增智。
勞動是手腦并用的活動,通過勞動教育,促進大腦皮層充分運動和發(fā)展,從而使大腦得到強化,促進智力發(fā)展。在學科教學中,找準與勞動教育的結合點,是以勞增智的關鍵。比如有的學校結合耕讀文化,讓學生了解植物特征、參觀農具展館、解說勞動教育實踐基地,以提高學生的閱讀、表達、思考、觀察等能力,從而拓寬視野、加強認知。
“具身”體驗實現以勞強體
勞動教育與體育雖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目的追求,但本質上都是增強人的體質的重要內容。勞動教育可以從身心兩方面促進學生的發(fā)展,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促進學生的生理健康,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。在參加勞動教育的過程中,可以讓肌肉骨骼得到鍛煉發(fā)展,增大肺活量,促進心臟的發(fā)展,通過勞動也可以調節(jié)腦力活動,促進學生腦部神經系統(tǒng)的發(fā)展,有利于消除繁重學習帶來的壓力和負擔,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。
2018年教育部“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”數據顯示,全國6歲兒童近視率達14.5%、小學生達36%、初中生達71.6%、高中生達81%。此外,肥胖率增高,征兵體檢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等,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鍛煉,忽視勞動教育。某學校在低年級學生的體育課中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設置“田園尋寶”類主題活動,與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中的相關元素進行整合,通過體育主題活動讓學生體驗勞動收種的樂趣,促進學生體育的發(fā)展,實現以勞強體;通過“具身”體驗提高身體素質、磨煉意志和培養(yǎng)健全人格,使人的各方面身體機能得到充分鍛煉和發(fā)展。
動靜齊驅實現以勞育美
在整個教育體系中,勞動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,美育是一切教育的最高境界。人類的審美感受產生于勞動,因為人類的勞動是一種合目的與合規(guī)律的審美活動,勞動實踐創(chuàng)造著美,提供了美感的來源,是最能體現人的本質和審美精神的實踐活動。
勞動教育與審美教育緊密結合成為其本質性特征,因此要發(fā)揮勞動教育的支點作用,通過勞動揭示美的本質規(guī)律,最終培養(yǎng)感性、豐富、全面、和諧的審美人格。比如有學校在美術課圍繞“向日葵”主題,在引導學生了解向日葵的種植方法、生長過程及營養(yǎng)價值后,組織學生在向日葵園里進行繪畫,描繪植物絢麗的色彩和多姿的形態(tài),讓學生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審美感受??梢妱趧咏逃谴龠M學生審美教育的重要載體,可以促進人的本性、自由及審美追求,實現以勞育美。
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承載著新的使命與訴求,最大限度地彰顯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,才能使其成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教育的有力助推器。(呂曉娟 李曉漪)